半島全媒體記者 譚風敏
3月15日,漢纜股份(股票代碼:002498)發布中標公告稱,公司收到北京國電工程招標有限公司發來的“大唐汕頭南澳勒門I海上風電場項目220kV、35kV海纜及附件采購”中標通知書,經估算,中標總金額為356683395.50元。
根據2月26日漢纜股份發布的2020年業績快報,3.56億元約占據其2020年營業總收入的5.1%,為2021年營業業績釋放利好信號。董秘王正莊告訴風口財經記者:“這是漢纜股份牛年第一個大額訂單,算是開門紅。”
3月16日,漢纜股份應聲漲停,股價4.14元/股,漲幅10.11%,領漲核能核電板塊。
乘風新基建,2020年利潤增長43.38%
2020年,漢纜股份成功實現業績逆勢上揚。2020年度業績快報顯示,漢纜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697,267.8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83%,實現利潤總額 71,943.3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3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225.9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59%;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18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38.46%。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原因是,主營特高壓電纜生產和銷售的漢纜股份,吃到了新基建的紅利。2020年,新基建熱潮帶火了特高壓概念,漢纜股份作為龍頭股多次傳出中標佳訊。2020年1月2日,漢纜股份發布關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輸變電項目”的中標公告,標的金額為2.98億元。2020年5月18日,漢纜股份收到了來自“明陽陽江沙扒300MW科研示范項目220kV、35kV海纜采購及敷設工程”的中標通知書,標的價格約6.63億元。2020年7月20日,漢纜股份又收到了來自“南方電網公司2020年主網線路材料第一批框架招標項目”的中標公告,標的價格約4.2億元。
漢纜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在國家提出“新基建”決策的有利時機下,公司營銷決策機制和訂單管理流程不斷優化,通過深入分析客戶結構和毛利貢獻,立足優質客戶和優勢產品,健全訂單生命周期管理,以良好的質量口碑和業績積累,提升高端產品的產銷比例,不斷中標和執行國內重點電力工程和服務項目,主導產品毛利貢獻一直保持較高水平。
投資逾5億,布局新能源
自產能擴張戰略之后,漢纜股份為布局新能源,投資動作不斷。
布局新能源,先要有技術。2020年2月10日,漢纜股份以自有資金 2.6 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恒勁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恒勁”)34.26%的股權,成為上海恒勁的第二大股東。上海恒勁主要從事燃料電池技術及相關的新能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具體產品包括通信備用電源系統,便攜式電源,家用照明系統,發電設備和各類型車、船、飛行器用動力系統。上海恒勁的自有技術就是漢纜股份打開新能源大門的鑰匙。
隨即,鑰匙派上了用場。2020年9月7日,漢纜股份出資3億元,上海恒勁則用經評估的專利和氫能備用電源設備制造的專門技術和技術秘密作價出資1億元,雙方在青島共同投資設立青島漢河氫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漢河氫能”),從事新興能源技術研發、新能源原動設備制造和電池制造。
摸索過程中,漢纜股份也曾走過彎路。2020年9月14日,漢纜股份曾意圖推動剛成立的子公司漢河氫能以人民幣506萬元的價格,收購青島漢和新能源科技裝備有限公司(下稱:“漢河新能源”)51%的股權,最終折戟。
原因就在于,漢河氫能剛剛成立,尚不具備立即開展新能源業務的能力,而彼時漢纜股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當務之急是快速布局,迅速切入新能源領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內部并購的操作只會孤立無援。于是,漢纜股份迅速決定終止收購,選擇與惠州市杜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和青島巖海碳材料有限公司合資設立新公司——青島杜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協同推進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核電迎來碳中和春天,三條主線值得關注
3月5日的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2021年重點工作里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興業證券研報指出,這是十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使用“積極”的字眼來形容核電發展工作安排,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如果說風電、光伏、電動車如夏日驕陽,核電則是復蘇的春風。
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要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題的新型電力系統。3月16日,核能核電概念板塊整體拉升,漢纜股份、蘭石重裝、閩東電力、首航高科、臺海核電拉開漲停板。山東地區的核能核電概念股華東數控、冰輪環境、通裕重工、山東章鼓和龍泉股份的股價全線飄紅。
此外,為促進新能源消納,國網規劃將在十四五期間規劃建成7回特高壓直流,新增輸電能力5600萬千瓦,初步建成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這意味著,以漢纜股份為代表的特高壓板塊仍然是未來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需求重點。
天風證券研報表示,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下,三條主線值得關注。一是新能源運營,碳達峰背景下,能源轉型是必由之路,風電光伏運營商有望充分受益;二是儲能需求,碳達峰、碳中和承諾下,為解決各地頻發的棄光棄風的新能源消納問題,新能源發電側配置儲能是大勢所趨。預計2020-2025年間,風電、光伏并網帶來的新增儲能需求合計為28GWh,年均新增儲能需求為4.7GWh。三是智能電網,能源互聯網可運用技術手段增強電網智能調度能力,未來需要通過更智慧化的方式進行電網調度。
轉載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392587667671122 半島新聞客戶端 百家號